公告
济南信息港(http://www.jinan6.com/)服务大家,欢迎分享传播!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将为您信息免费推广,现在免费注册会员,即可免费发布各类信息。
关闭
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济南新闻资讯 » 娱乐新闻 » 正文

四大吝啬鬼简介

发布时间:2017-09-01 09:43:22
核心提示:  《中国四大古典悲剧》是1993年由新华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周先慎,囊括了《窦娥冤》、《赵氏孤儿》、《长生殿》、《桃花
  《中国四大古典悲剧》是1993年由新华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周先慎,囊括了《窦娥冤》、《赵氏孤儿》、《长生殿》、《桃花扇》在内的四大古代著名剧作。

作品简介

《窦娥冤》是深刻地反映了元代社会现实的一个著名的悲剧。

十三世纪中叶,由于农业生产受到掠夺战争的破坏和城市经济的畸形发展,高利贷盛行。剧中窦天章借蔡婆婆二十两银子,一年后本利四十两,无力偿还,被迫拿女儿去抵债,就反映出当时高利贷剥削的残酷性。元王朝又是我国历史上政治压迫最残酷、吏治最黑暗的时期。窦娥进了公堂,便受到官吏的严刑逼供。糊涂的官吏,听信流氓的诬告,只凭口供定案,而且一审这案,不再复勘,说明当时的法律是十分野蛮、不合理的。窦娥的无辜受戮,更是当时吏治黑暗、冤狱遍地的艺术概括。但是悲剧《窦娥冤》不止于揭示元代社会的黑暗,还赋主人公窦娥以决不妥协的性格。它着重描画她那股惊天地、泣鬼神的如虹怨气,使这个默默无闻的童养媳,化作一颗光芒四射的彗星,划破那笼罩苍穹的黑夜,给人们带来一线光明,给作品现实主义的躯干洒上一层瑰丽的浪漫色彩。作者还以高超的艺术手腕,细致地刻划了窦娥内心的矛盾冲突,和性格的不同侧面,使她成为一个令人同情和崇敬的、有血有肉的典型形象。

作者简介济南信息港www.jinan6.com昨日记者获悉

《窦娥冤》的作者关汉卿,号已斋文,大都人,生活在十三世纪三十年代到世纪末。他一生从事杂剧创作和演出,写过杂剧六十余种,是当时一个杂剧创作团体“玉京书会”的首领,后人称颂他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帅首,捻杂剧班头”(贾仲明《录鬼簿继编》)。由于社会地位低贱,生活道路坎坷不平,使用权他有可能观察和体验下层人民群众的疾苦,摔打出一副铮铮铁骨。在题材名为《不伏老》的散曲里,有一段最能表现他性格特点的自白:“我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作家在长期生活中获得的体验和形成的这种坚毅不屈的性格,都熔铸到晚年是成熟的这一部悲剧作品的主人公身上。窦娥对黑暗势力的强烈反抗,对真理和正义的执着追求,实际上都反映了关汉卿和他所代表的社会力量的思想和愿望。如果说,《窦娥冤》是我国古代一个著名的悲剧,窦娥是封建社会里开始觉醒的被压迫阶级一个成功的悲剧典型,那是并不过分的。关于这一点,现代著名剧作家田汉,在他所写的话剧《关汉卿》里有形象而生动的描绘,它真实地再现了关汉卿酝酿创作《窦娥冤》的经过,是我们研究这个悲剧的一份有益的资料。

赏析

《窦娥冤》是取材于元代社会现实的一部作品,但它同前代文学有明显的继承关系。窦娥临刑前有三桩誓愿:第一桩血飞白练,是来源于《搜神记》里东海孝妇周青的故事。第二桩六月飞雪,来源于《太平御览》所记邹衍下狱六月飞雪的传说。第三桩亢旱三年,见《汉书·于定国传》。这三段传说故事或者是事物的偶合,或者是撰书人的编造,其真实性本令人怀疑;但它符合人民的愿望。人们宁可信其有,不原信其无,因此在民间广泛流传。关汉卿在写窦娥的冤情如何感天动地时,将这几个传说故事捏在一起加以渲染,使观众受到强烈的感染。这说明关汉卿被压迫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具有丰富的舞台经验,他的作品能在当时流行,被称为“当行”作家,实非偶然。

七百年来,《窦娥冤》不仅成为我国戏曲舞台的保留剧目,而且最早被译成法文、日文流传国外。由于杂剧的唱腔和说白带有时代性和地方色彩,后代不同地区的戏曲搬演此剧时,多数经过改编。明代叶宪法祖把它改编为传奇《金锁记》,京剧又根据《金锁记》改编成折子戏,其中上演较多的有《探监》、《法场》两折,又名《六月雪》,是近代著名京剧演员程砚秋经常搬演的剧目之一。这些剧本对《窦娥冤》的人物和情节都作了某些改动,由于改编者没能体察原作者的用心,以致删削了精华而增添了糟粕,很少见妙笔生花,使原作有所升华者。如《金锁记》写窦娥的丈夫蔡昌宗并非夭折,而是赴京途中路过黄河不幸溺水,被子龙王招为驸马,三年后入京考试,一举状元及第;而窦娥也因行刑时天降大雪,提刑官惊骇,急令刀下留人,得以不死。最后,窦天章平反冤狱,窦娥又与蔡昌宗舟中相遇,父女夫妻欢庆团圆。一出控诉封建统治者迫害平民百姓的悲剧,就蜕变为一出歌颂神明、歌颂清官的庸俗喜剧,原作的现实主义精神就被子阉割了。

版本

《窦娥冤》最早的版本,是陈与郊编的《古名家杂剧》(简称古本),刻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其次是臧懋循编的《元曲选》(简称臧本),刻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最晚的是孟称舜评点的《古今名剧合选·酹江集》(简称孟本),刻于明崇祯六年(1633)。

作品简介

《赵氏孤儿》杂剧是一部历史剧。故事已见于《左传》,但较简略。到《史记·赵世家》和刘向《新序》、《说苑》才有详细记载。杂剧基本上依据史实,但情节上有较多改动。如把故事发生的背景,由晋景公改为晋灵公;把孤儿在宫中藏过,改为由草泽医人程婴藏在药箱中带出;把隐居山中的孤儿,改为被屠岸贾收为义子,在屠府长大后杀屠报仇;把在孤儿长大后为他请封的韩厥,改成为放孤儿出宫而自杀;把本为赵盾门客的公孙杵臼、程婴,一个改为原与赵盾同殿为臣的老宰辅,因愤恨昏君奸臣当道而归隐;一个改为与赵家有交情的草泽医生。经过这些改动,把这场怵目惊心的斗争,写得更尖锐,更集中。

《赵氏孤儿》写春秋时期晋国朝廷内外忠与奸的斗争,以及由此引起的围绕赵氏孤儿而展开的迫害与反迫害的斗争。杂剧一方面揭露了奸臣屠岸贾凶狠残忍的罪恶行径;另一方面写了了程婴、韩厥、公孙杵臼等人,冒死历险、慷慨赴义的侠义精神,形成了激烈的戏剧冲突。由于权奸屠岸贾得到昏君支持,气焰嚣;正义一方暂时居于被动地位,历尽艰险,受尽迫害,这就决定了这场冲突的悲剧性。而赵氏孤儿的得以保全,终于除奸报仇,则使悲剧在壮烈之中蕴蓄着胜利的希望,表达了中国人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传统观念。因此,全剧回荡着一种磅礴的正义精神,形成悲愤而昂扬,惨烈而豪壮的基调,激励人们树立正义必然战胜邪恶的坚定信念。

杂剧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而品格崇高的悲剧人物形象。如草泽医生程婴,在赵氏一家三百余口被杀以后,毅然冒着生命危险,接受公主托孤重任,又经过宫门受检的惊恐,特别是当屠岸贾声称要杀尽普国“半岁之下,一月之上”小儿以后,他宁愿牺牲自己唯一的小儿,去拯救普国的婴孩他的思想境界显得更崇高。公孙杵臼疾恶如仇,不与奸佞同朝共事;又见义勇为,宁死不屈去掩护孤儿,表现了一种凛然正气。韩厥本是屠岸贾部将,在大是大非面前,也能深明大义,敢担风险,不惜性命,放走孤儿,自刎明志。即使仅从对话中寥寥数语叙出的人物,如鉏麑、灵辄、提弥明也写得肝胆照人,各具风采。这些悲剧人物的崇高群像,同他们的对立人物屠岸贾的凶狠残暴,骄横毒辣的对照,构成了本剧极其显著的悲剧特色。

作者简介

纪君祥,一作纪天祥,大都人,生平事迹不详。所作杂剧六种,全佚四种,有佚文者一种,存全剧者仅《赵氏孤儿》一种。

继《赵氏孤儿》杂剧出现的戏文有《赵氏孤儿报冤记》。祁彪佳《远山堂曲品》说的“词颇古质”,“曲名多未入谱者”,当即指此本。今北京图书馆藏明世德堂刊本《赵氏孤儿记》,署“姑孰陈氏尺蠖斋订释”,可能是这个古本的修改本。后来明人徐叔回又作了更大的改动,就是现传的《八义记》。

赏析

本剧情节结构也有明显的悲剧性。一开始就在楔子中简要叙述了屠岸贾杀害赵盾一家三百余口的残酷事件,然后集中描写搜孤与救孤的尖锐斗争。搜孤者步步逼紧,救孤者处处设防。宫中搜,有程婴救出;宫门搜,有韩厥义放;普国搜,有程婴舍子,公孙献身。忠臣义士在斗争中一个个为救孤而死,为剧情发展造成了强烈的悲剧气氛。由于正义者前仆后继的斗争,终于让杀人凶手把他所要追杀的孤儿抚养长大,又被孤儿亲手杀死。剧情寓理想于残酷现实,并寓有自设罗网自遭灾的强烈讽刺意味,使悲剧带有中国民族的特色。

但本剧对这场惊心动魄的冲突,只说是“文武不和”,过分强调了家族之间的矛盾,未能突出忠与奸的斗争。这一点,后来的改编本都在不同程度上作了纠正。

本剧千百年来,在国内外广为流传。元明杂剧衰落以后,自清中叶到现在,各主要地方剧种都曾改编演出过,其中以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的演出本、马健翎的秦腔改编本和一九六0年王雁的京剧改编本影响最大。此外它也是我国最早流传到国外的古典戏剧著作之一。早在公元一七三二、一七三三年间,就传到法国。一七三四年法国《水星杂志》发表了剧本法文片断,一七三五年巴黎出版的《中国通志》刊登了它的法文节译本。从十八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到六十年代初期,又在英国几经翻译、出版。此外,德、奥等国著名作家都曾改编上演过。

版本

本剧版本有《元刊古今杂剧三十种》、《元曲选》和《酹江集》本。

作品简介

《长生殿》以安史之乱为背景,写了唐明皇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关于李、杨的故事,安史之乱以后,便在民间广泛流传。在唐代就出现了《长恨歌》和《长恨歌传》那样影响深远的作品。这些作品把李、杨的爱情悲剧和安史之乱联系起来描写,批评唐明皇荒淫误国,有一定积极意义。《长恨歌》的作者白居易是当时的进步诗人,他本身在爱情上有过痛苦的经历,在描写李、杨的宫廷生活时,就把他“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见白居易《潜别离》诗)的痛苦经历和“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愿作深山水,枝枝连理生”(见白居易《长相思》诗)的进步爱情理想,溶注进去,歌颂了李、杨爱情的生死不渝,这就形成了作品主题本身的矛盾。宋代的《乐史》,又根据《长恨歌传》和《明皇杂录》、《安禄山事迹》、《开元天宝通事》等笔记材料,写成《杨太真外传》。这篇传记给后来的戏曲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元代以它为题材的杂剧有:关汉卿的《唐明皇哭香囊》、白朴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唐明皇游月宫》、岳伯川的《罗光远梦断杨贵妃》、庾天锡的《杨太真霓裳怨》、《杨太真华清宫》等,但流传至今的只有《梧桐雨》一种。《梧桐雨》基本承袭《长恨歌》的主题,写了李隆基的荒淫误国,又写了他对杨玉环生死不渝的爱情。对唐明皇内心活动的描写非常细致,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但他又根据唐宋以来笔记小说的传说,写杨玉环私通安禄山,招致了安禄山的“渔阳鼙鼓动地来”的后果,这显然出于封建文人“女色亡国论”的偏见。明人吴世美《惊鸿记》过多地铺写梅妃故事,又夹入他泌辅萧宗中兴事,剧本内容庞杂,主题也不够鲜明。洪升“荟萃唐人诸说部事及李、杜、元、白、温、李数家诗句,又刺取古今剧中繁而色段以润之”,经过“十余年三易其稿”的辛勤劳动,把“旧霓裳,新翻弄”,写出了轰动剧坛的《长生殿》。

作者简介

洪升(1645~1704),字昉思,号稗畦,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名门望族的家庭,从小就受着良好的文学熏陶,写得一手好诗。后来移居北京,“以诗有名京师”,但性格耿直高傲,常常“白眼踞坐,指摘古今”。师友又多是明亡以后不出仕的名士。所以洪升一直找不到一官半职,在北京做了二十多年的国子监生。康熙二十八年(1689),因伶工们在佟皇后丧期内为他专场演出《长生殿》,被削籍回家。晚年抑郁无聊,纵情山水,在浙江吴兴落水而死。

洪升一生写过许多诗,传世的诗集有《稗畦集》、《稗畦续集》、《啸月楼集》。他写过十多个剧本,流传下来的只有《长生殿》和杂剧《四婵娟》,他在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还是由他的剧作赢得的。

赏析

《长生殿》是一个抒情味很浓的悲剧。它既是爱情的悲剧,又是政治的悲剧。唐明皇原是一个颇有作为的皇帝,但久安思逸,寄情声色,弛了朝纲,引起权奸搆衅,藩将叛乱,坏了江山,使生民涂炭。自身也落得爱妃殒身,皇冠落地,在凄苦悲凉中渡过晚年。作者巧妙地把爱情故事和政治现实结合起来描写,既写他们沉迷奢侈的爱情生活给政治带来的悲剧的后果,又写他们政治上的松弛、失误促成他们的爱情悲剧,彼此纠缠,互为因果。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同类图片新闻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四大吝啬鬼简介版权与免责声明
济南推荐图文
最新分类信息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站点地图